2022年中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点击次数:1782  发布日期:2022-04-25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分类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常见问题
MORE 最新动态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外卖行业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能源互联网行业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智能控制器行业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集成电路行业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现代农业行业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报告—智慧医疗行业
2022年碳化硅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
2022年免税品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中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联系我们

北京总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

电话:010-67280121

手机:13146563030(项目总监)

网址:www.hers-consulting.com

         www.hers-group.com


深圳分部

地址:深圳市龙岗吉华路布吉中心广场B21

电话:13189723517(陆经理)



1.
医药政策全面梳理

1.1 中医药政策变迁: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使命

中医药源于我国传统医药学和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理论体系日趋完善。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的发展与政策更是息息相关。70余年的共和国历史中,中医药政策可以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1985年的科学探索阶段、1986-2002年的建制化阶段、2003-2018年的全面发展阶段以及2019年至今的深化创新阶段。可以肯定的是,顶层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鼓励鼓励是一以贯之的。

1.2 新时代: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19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成为产业发展纲领,各地方纷纷响应。2019年10月,国务院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内容包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并且云南、广东、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也迅速响应,结合各地方特色出台相应的措施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成为中流砥柱,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速。 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西医发挥所长,协同救治。正是疫情下中医药的突出贡献,推动了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速。2020年9月27日,《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进行重大更新,更新后的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中,中药创新药被单列作为第一大类。

2021年:迎来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2021年迎来了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并且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已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符合《“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新步”的主要发展目标,释放出强烈地积极信号。


2. 中医药行业全景观

中医药行业产业链从原料到消费者经过三大环节: 上游市场为原材料供应商,包括中药原材料供应商(种植、养殖、采集等);中游环节为中药制造业,其中有包含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诸多形式的中药产品;下游为销售终端,涉及中医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医药电商等。

中医大健康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是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子赛道。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6万亿元,2015-2019CAGR12%,预计2030年将达到10万亿元。其中,我国中医大健康产业也伴随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而扩大。2019年中医大健康市场规模9170亿元,2030年中医产业规模预计达到224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2030CAGR11.3%。

中药&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是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占比最高环节。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可以拆分为六大领域: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中药、中医保健品、中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医健康监测设备、中医诊断和治疗设备。其中2019年中药、中医诊断/治疗服务分别占据55%和32%。(报告来源:和仕咨询

2.1 中药:中国医药产业重要组成

医保目录层面,在历年发布的医保目录中,中药的数量也增长较快。2019年版医保目录中包括1321个中成药,与西药平分秋色。并且2019版目录甲类产品的增幅在历版目录中最为显著,增加全部来自中成药,居民购买中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此后中药品种维持稳定,2020年和2021年均为1374种。基药目录层面,2009年以来我国基药目录不断扩容,化学药、生物制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代表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尤其是顶层设计上,我国政府也是一直在大力扶持,加上中药拥有广阔的群众基础,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之势。根据沙利文的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428亿元人民币,CAGR维持在5%以上。

中药产业包括三大部分,即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中药材经过种植、采摘、捕获后还需经一系列炮制加工才能成为可熬制汤剂入药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可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也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可直接服用的中成药。

中药产业企业数量2015年后增速逐年下降,在2020年出现快速上涨。 根据启信宝新兴产业库数据显示,2011-2020这近10年间,中药产业每年新增企业数量逐步增加,但2014-2019年间企业增加数增速开始下滑,到了2020出现急剧上升,到达4.8万家。从存续角度上看,中药产业企业存续数量不断上升,近10年存续企业复合增速36.58%。

2.2 中医服务:万亿规模的高增速市场

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中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2019年市场规模为2920亿元,预期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18390亿元,CAGR为18.2%,增速可期。中医诊断治疗与中药细分赛道的蓬勃发展将有效带动整个中医健康行业扬帆起航。

从患者端看,中医医院的诊疗人次远超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0年以来持续上升,2019年诊疗人次共计5.86亿,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共5.18亿人次。但从历史趋势来看,诊疗人次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在疫情逐渐平稳的时期,诊疗人次将逐渐恢复增势。


3. 中药板块行情复盘

回顾2010年以来的中药板块收益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10-2014年间中药板块始终跑赢其他医药整体指数,相对医药指数的收益率最高甚至超过35%(2013年中),这一时期为中药板块当之无愧的高光时刻。2015-2018年间,期间经过2015-2016年的牛熊转换,期间收益率与整体指数相当,可以看做是市场的犹豫分歧阶段。2018年后,中药板块颓势尽显,相较于整体医药指数的收益差距逐年拉大,可谓是风光不再。2021年底,中药板块避险属性凸显,关注度提升,虽然波动中起起伏伏但是行业景气度悄然回升。

从历史PE看,2014年前中药PE一直高于医药整体指数,最高接近60倍,之后直到2021年12月前,中药板块的PE就再也没有超过整体指数。2021年12月以来中药关注度回升,但经过回调后估值基本与整体医药板块基本持平。

复盘中药市场2013年前中药板块的崛起,存在多方面驱动因素:

医保扩容:2010年前后正是医保扩容后的红利期,医保扩容带来的医保支付增加,叠加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中药行业充分享受红利。

限抗令:2012年开始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导致部分抗生素市场转向中药注射剂和口服中药;

基药制度: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2009年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2012版进一步扩容,其中中药扩容比例达到100%。中药凭借其价格和利益品种优势实现快速放量。

但好景不长,2014年医保控费的开始逐步强化,随后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医保改革,这也宣告着医保放量红利期在开始消退。医保进入严控费用的阶段后,中药处方药在医院端销售受到的各种政策压制。


4. 中医药赛道精选

4.1 中药创新药

2021年中药创新药迎来爆发:2021年,已经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而2017年至2020年,每年的中药新药获批数量是1/2/2/3个。近5年以来,累积共有20个中药新药获批,其中有8款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关黄母颗粒为2021版医保目录新增中成药品种。

中药注册分类演变(2007版VS2020版)

2020版更加考虑中药特色,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强调临床价值。淡化原注册分类管理中“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含量要求,不再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注册类别的依据,而是支持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评价中药的有效性。

2020版申报资料要求充分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突出中药研发逻辑和特点。新版申报资料要求借鉴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通用技术文件(ICHM4)的相关理念,将中药研发所需的各项研究资料模块化,进一步总结和凝结申报材料。同时突出中药研发逻辑和特点,为将来中药注册电子化申报奠定基础。

4.2 品牌中药

具备历史和长久以来的人用经中药品牌降低认知门槛。中药本就起源于中国,并且发展历史久远。中药依托于中医治疗体系,中医相较于西医的线性科学思维,更符合东方的非线性哲学的多元思维。所以中药治疗更加重视患者体质和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多维致病作用,加上中药拥有天然的国货、自主品牌的标签,患者的认知门槛更低、依从性会更强。

中药品牌提升消费意愿。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未发生生理疾病的情况下提前调养干预,其实拥有健康保健品的属性,加之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的驱动,人们对中药的消费属性更强、接受程度会更高的,患者的自我驱动力也会更强。

零售端的中药销售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零售端占比逐步提高。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零售端的中药销售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中药渠道分布中,零售端占到28.2%,相较于2015年的25.7%有显著提升。说明了民众购买中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医院,由于认知度的提升和便捷,药店成为购买中药的好选择。

零售药店的主要中成药则以品牌中药为主其中实体药店销售中成药的比例也是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27.5%提升到2019年的28.6%。药材类的占比基本稳定在9%左右水平。根据米内网数据,零售药店主要中成药则以品牌中药为主。 品牌中药在零售端具备消费属性,例如阿胶、片仔癀除了药用功能外,作为保健、礼品等方式来进行使用,从2019年米内公布的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品牌TOP10来看,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

4.3 中医服务

中医医院诊疗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中医诊疗人次缓慢增长,庞大的潜在需求待转化。从诊疗人次看,2020年中医医院(中医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共有5.18亿人次接受诊疗,2015-2020CAGR1.3%。若剔除疫情扰动,2015-2019CAGR4.9%,总体来看增速缓慢。中医类总诊疗量包括中医类医院诊疗量、中医类门诊部诊疗量、中医类诊所诊疗量、其他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诊疗量,2020年中医类总诊疗10.58亿人次,2015-2020CAGR3.1%。若剔除疫情扰动,2015-2019CAGR6.4%,中医医院诊疗复合增速超过中医类总诊疗,发展增速可期。2020年中医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16.8%,和2015年15.7%的渗透率相比增量不大,就诊人次和快速膨胀的需求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新风向

公立中医医院和中医门诊部自2015年已经开始提供线上医疗服务,服务种类非常简单,如网上挂号等。2018年后,互联网平台逐步显现出其服务范围广、业务数量增多(诊疗互动、中医科普等)等多个优势,因此具备线上线下业务联动的中医医疗服务备受关注,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具备线上+线下场景的中医医疗服务供应商从2015年的50亿元膨胀至2019年的690亿元,CAGR91.8%,预计2030年达到1.8万亿元,CAGR29.4%,在中医大健康领域发展潜力远超其他赛道。中国具备线下及在线医疗服务网络的中医行业参与者的市场(报告来源:和仕咨询

中医药行业竞争激烈,赛道内玩家分散

从竞争格局看,目前中医医疗服务赛道内玩家众多,规模不等,分布极其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照中医诊疗于2020年产生的收入排名来看,固生堂在前十位中排名第八,市占率0.6%,行业内仍存在诸多小型玩家,尚待整合。从机构拥有的医师数量来看,固生堂的医师团队数量全国第一,和全国中医师总量相比仍具备很大提升空间。

4.4 中药配方颗粒

市场扩容尘埃落定

        2021年2月10日,由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共同发布的《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结束。 按照优品研究院的定义,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中药配方颗粒优势突出,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并且不需要煎煮、安全卫生,解决了传统中药易霉变、易虫咬等问题。配方颗粒的安全性和疗效更有保证。

格局稳定,6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市占率超80%以上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格局来看,6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占据超80%以上的市场,并有上市药企布局中药配方颗粒。根据工 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分别约503亿元、533亿元,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由于此前仅有 6 家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生产企业,也导致现阶段市场头部集



Copyright © 2017-2022 www.hers-consulting.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6833号-1
 
和仕信研(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QQ在线咨询
客服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